1、2023年我国储能行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2023年我国储能行业发展驶入快车道。截至2023年12月底,我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达到34.5GW/74.5GWh,其中2023年我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21.5GW/46.36GWh。2023年新型储能新增装机约为2022年的3倍。
2、中国锂离子电池储能占绝对主导地位
中国锂离子电池储能占绝对主导地位,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储能、飞轮储能等技术也快速发展,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截至2023年底,已投运锂离子电池储能占比97.4%,铅炭电池储能占比0.5%,压缩空气储能占比0.5%,液流电池储能占比0.4%,其他新型储能技术占比1.2%。
3、中国首部省级层面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专项法规出台
3月1日,《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条例》(下称《条例》)自2024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条例》是中国首部省级层面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专项法规,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营造了规范的、透明的、稳定的制度环境和法律环境。目前安徽省已拥有7家整车企业,2023年汽车产量达到249.1万辆,跃居中国第二位,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86.8万辆,居中国第四位。
4、2023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延续增长态势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消息,2023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延续增长态势,行业总产值超过1.4万亿元。据统计,2023年,我国锂电池总产量超过940吉瓦时,同比增长25%。其中,在电池环节,消费型、动力型、储能型锂电池产量分别为80吉瓦时、675吉瓦时、185吉瓦时,锂电池装机量超过435吉瓦时。此外,出口贸易也持续增长,2023年我国锂电池出口总额达到4574亿元,同比增长超过33%。
5、我国硅基负极材料CVD窑炉的工业化突破成功
3月21日,中国建材集团所属苏非院研制的国内首台“化学气相沉 积包覆硅基负极材料”的工业级连续回转窑正式上线,生产规模达到1500吨/年,成功突破了我国硅基负极材料CVD窑炉的工业化难题,标志着我国在下一代锂电池负极材料工业化生产上取得重大进展。
6、工信部发布《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
5月8日,工信部发布《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要求锂电池企业每年用于研发及工艺改进的费用不低于主营业务收入的3%;提高了多种类型电池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等指标要求;鼓励企业取得省级以上独立研发机构、工程实验室、技术中心或高新技术企业资质;鼓励企业创建绿色工厂;鼓励企业自建或参与联合建设中试平台;主要产品具有技术发明专利;申报时上一年度实际产量不低于同年实际产能的50%。
7、贝特瑞在燃料电池关键材料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
6月4日,上海开幕的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暨展览会(FCVC 2024)上,贝特瑞展示在燃料电池扩散层、催化层自主研发的多款关键材料,为国内关键技术成果突破,将助力国产燃料电池实现更少的贵金属用量、更高的功率密度、更优的水管理能力,更低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更长的使用寿命。
8、7月1日实施新的车船税优惠政策
工、财、税三部门联合发公告称,新调整的车船税优惠政策将于今年7月1日起实施。公告对补贴新能源车进行规范,其中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纯电动续驶里程应满足有条件的等效全电里程不低于43公里;纯电动客车(不含快充类纯电动客车)续驶里程不低于200公里;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客车纯电续驶里程不低于50公里;纯电动货车续驶里程不低于80公里;插电式混合动力货车(含增程式)纯电续驶里程不低于50公里;燃料电池系统的额定功率不小于50千瓦;纯氢续驶里程不低于300公里。
9、欧盟拟从7月4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17.4%-38.1%关税
欧盟委员会6月12日发表声明称,拟从7月4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其中对比亚迪、吉利汽车和上汽集团分别加征17.4%、20%和38.1%的关税;对其他制造商将征收21%的关税;进口自中国的特斯拉汽车可能适用单独的税率。当前欧盟乘用车正常关税税率为10%,在加征关税后中国电动车企业将面临最高48.1%的关税税率,主流关税税率则在27.4%-31%之间。
10、加拿大称将对中国电动汽车进口采取措施
6月24日,加拿大副总理兼财长方慧兰与出口促进、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部长伍凤仪宣布,将于7月2日启动为期30天的公众咨询期,讨论针对中国电动汽车进口的一系列潜在措施,包括根据加拿大《关税法》第53条征收附加税,以及调整联邦零排放汽车激励计划和投资限制等其他潜在方案。另提到了美国和欧盟近期针对中国电动汽车采取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