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重利好助推新能源产业链强劲增长,负极材料作为核心环节将显著受益。2025年下半年,中国政策密集出台:《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提出2027年新型储能装机目标超1.8亿千瓦;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延续至2025年底;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力度加大;美国豁免石墨进口关税;动力电池账款支付规范正式实施,共同驱动产业步入高速发展阶段。
政策红利密集释放,储能与新能源市场强势爆发
新型储能专项行动设定两年半新增超85吉瓦装机目标;电力装备稳增长政策要求传统电力装备年均营收增速约6%,新能源装备出口提速增长。购置税减免(单车最高免3万元)及以旧换新补贴(最高2万元)强力刺激消费,汽车以旧换新平台注册用户突破164万,补贴申请超110万份,为产业链注入持续增长动能。
负极材料需求激增,市场高速扩张
2022年中国锂电池负极材料出货量达143.3万吨,同比飙升84%;2024年增至208万吨(同比增长26%);预计2025年将攀升至241万-270.5万吨。新能源汽车销量激增成为核心驱动力:2025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车销量达693.7万辆(同比增长40.3%),带动动力电池出货量477GWh(激增49%)。储能市场崛起为新增长极:2025年上半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265GWh(同比暴涨128%)。负极材料市场年均增速预计超20%,硅基负极2025年全球市场规模将突破300亿元。
技术迭代加速产业升级浪潮
硅基负极凭借高能量密度(理论容量十倍于石墨)、安全性能及资源储量优势成为产业焦点。2025年7月中国牵头发布全球首项硅基负极国际标准。硬碳负极在低温环境(-30℃容量保持率超80%)展现替代潜力,2025年国内市场规模预计达78亿元,2027年将突破200亿元大关。贝特瑞、杉杉股份等企业领跑快充技术领域(10分钟极速充电)。
头部企业竞争优势持续强化
杉杉股份2025年上半年营收98.58亿元(同比增长11.78%),净利润飙升至2.07亿元(同比激增1079.59%);贝特瑞硅基负极市占率稳居70%以上;璞泰来、尚太科技、中科电气出货量均实现显著增长(中科电气达9.2万吨,增幅52.86%)。中国完备产业链筑牢全球竞争力,有效保障供应体系稳定。
成本优化构筑国际竞争壁垒
美国石墨关税豁免降低原材料成本,头部企业人造石墨成本压缩至1.8万元/吨(显著低于中小厂商2.3万元/吨水平)。汽车账款支付新规(账期≤60天,验收≤3工作日)大幅改善供应链现金流。2024年国产硬碳出口量激增210%,均价上涨12%至8.5万美元/吨;硬碳领域融资规模达156亿元,Pre-IPO估值倍数攀升至12倍。
总结与展望
硅基负极产业化进程提速,加速向中低端车型及动力电池领域渗透;固态电池技术开辟全新发展空间。2025年全球硅基负极市场规模预计突破300亿元,中国负极材料市场将跨越千亿门槛。储能市场持续爆发提供强劲需求支撑。投资应重点关注技术龙头(杉杉股份、贝特瑞)及硅基/硬碳细分领域企业,同时警惕产能过剩、价格竞争等风险。产业竞争加速转向技术、品牌、供应链多维整合,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高端化转型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