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1日,几内亚军政府主导的宪法公投如期举行。有几内亚反对派认为,此次公投的核心目的是通过一部新宪法,为军政府领导人马马迪·杜姆布亚(Mamady Doumbouya)的长期执政铺平道路。新宪法草案虽规定总统任期为五年、仅可连任一次,但关键点在于未明确禁止军人参选,这被认为是为杜姆布亚参与总统竞选扫清了法律障碍。此外,新宪法还计划扩大行政权力,削弱议会和司法机构的制衡作用,并可能通过年龄和居住限制排除潜在竞争对手(如87岁的前总统孔戴和73岁的反对派领袖迪亚洛)。
如果宪法公投顺利通过,军政府权力巩固,并且在12月的大选中获胜。那么几内亚的矿业政策预计将进一步强化资源民族主义倾向,延续近年来的国有化趋势。2024年以来,几内亚已出台多项矿业政策:2025年5月,政府以“违法矿业法”撤销了50多家外资矿企的许可证,划归为国家战略规划区。7月,又要求50%的铝土矿出口必须由悬挂几内亚国旗的船舶运输,并成立国有航运公司GUITRAM,试图控制物流和定价权。这些政策旨在从资源中获取更大收益,同时推动本土工业化(如强制要求建设氧化铝厂)。军政府打“资源牌”既为拉拢民意支持公投和选举,也因铝土矿市场繁荣刺激了政府逐利动机。
几内亚的资源国有化进程似乎在加快。资源国有化在全球资源型国家中并不鲜见。早在20世纪30年代,玻利维亚就率先国有化美孚。墨西哥在1938年颁布石油国有化法令,将17家外资企业收归国有,并组建国家石油公司。在几内亚,也存在不同形式的资源国有化实践。例如CBG矿业,通过参股实现对资源开发的一定掌控,几内亚政府占股49%,其他51%股份由跨国企业组成的合资方持有。GAC被剥夺矿权,矿山全部国有化,被认为是更为激进的国有化方式。几内亚政府称所有这些都是基于矿业法,但这一举措似乎确实体现了其资源国有化的决心。
出口配额制可能是几内亚矿业政策又一个方向,类似印尼等国对矿山资源的配额管理,近段时间几内亚对铝土矿出口配额的讨论明显增多,有业内人士表示,对铝土矿实施出口配额,只是时间问题。但当前矿业部等职能部门正全力筹备宪法公投与总统选举,短期内难以推进配额制等政策落地。Axis矿山复产停滞的现状亦与公投及选举进程密切相关——若军政府通过公投完成权力合法化,相关矿权处置进程有望提速,届时配额制等资源管控措施或将同步加速推进。
总的来看,几内亚后续矿业政策走向存在双重可能:短期延续激进,长期或有回调压力。若军政府成功“连任”,为巩固统治可能严格执行现有政策(和本地加工),甚至推出新措施(如配额制)。然而,激进政策已引发市场震荡(如氧化铝价格暴涨)和未来投资者的担忧情绪。长期看,几内亚可能面临“政策反噬”:一方面,政府财政依赖矿业收入(铝土矿出口占GDP比重高),过度给外资压力可能导致产量下降和投资减少;另一方面,国际矿企可能会加快脚步开发其他地区资源。政策能否持续取决于军政府如何平衡民族主义诉求与经济现实——若连任后地位稳固,可能适度放松监管以吸引投资。若合法性不足,则可能更依赖资源民族主义维持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