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中铝铝箔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在铝加工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引领性成果。公司梳理了“我最心动的‘十四五’成果”集中展现令人振奋的发展跨越与价值跃升。
以下是一些代表性成就:
【1】2021年9月,托管云南浩鑫铝箔有限公司
2021年,按照集团党组部署安排,中铝铝箔托管浩鑫铝箔。托管后,中铝铝箔产能实现跨越式增长,总产能从6.5万吨跃升至22万吨,其中铝箔产能由6.5万吨提升至12.9万吨,规模优势显著增强。公司积极整合各企业营销资源,相互引入终端客户,共同开发战略合作客户,与安姆科大中华区签署为期五年的战略合作备忘录。通过强化内部协同保供机制,创新实施板带箔联动运营模式,显著提升了市场应变能力,有效规避经营风险,构建起完整的铝箔产业体系。
【2】陇西铝箔、云南铝箔获得“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
2022年1月,陇西铝箔获“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2023年11月,云南铝箔获“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陇西铝箔2022年9月,完成铝箔产品碳足迹认证;洛阳铝箔2022年7月,完成铝箔产品碳足迹认证;云南铝箔2023年7月,完成铝及铝合金板带、铝箔产品碳足迹认证,2024年获得碳管理体系认证。
【3】2022年7月,中铝铝箔浩鑫铝箔年产3.5万吨新能源电池箔项目建成投入试生产
浩鑫铝箔精准培育市场急需的高端铝箔产品,依托世界领先的超薄铝箔生产技术,经过多年的攻关,研发出了一套能够生产新能源动力电池用铝箔的技术。2022年7月份整个全流程打通,实现电池箔的国产化。
【4】2022年底,创成立以来最好成绩,跻身中国铝箔第一方阵
公司坚持结构调整与增产上量并重的经营理念,以营销工作为龙头和切入点,组建跨区域、跨党组织的营销系统“党员先锋队”,通过系统统筹和精准配置,保证各企业市场定位不重叠不遗漏,新增订单同比增幅10%,终端客户销量占比提高20%,公司重点产品铝塑膜、无菌包大幅增长,产能利用率提高到114%。
【5】所属企业先后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复审认定
2022年12月,洛阳铝箔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2023年10月,陇西铝箔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2024年11月,云南铝箔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依托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优势与政策支持,同时推进重点研发、攻坚重大技术,布局新能源用铝材料产业,突破“卡脖子”技术以培育领先优势,其中,“新能源锂离子电池铝塑膜铝箔关键制备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获中铝集团首届科技进步二等奖、累计获授权专利170余项。
【6】2025年4月,重塑了公司股权架构
历经6次划转,成功将洛阳铝箔、陇西铝箔和中铝铝箔三家企业股权全部划转到云南铝箔名下,做实了云南铝箔实体总部功能。至此,公司股权从多元、多级、分散蜕变为一主体、两层级、多基地的模式,股权架构实现了脱胎换骨的根本性优化。股权、产权与管理权的三统一,为公司整合力量、优化布局,引入战略投资,推动高精板带箔项目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中铝铝箔与云南铝箔进行组织机构改革,实施职能部室(中心)一体化管控。
【7】2024年5月,中铝铝箔(陇西)有限公司顺利完成老线改造项目
为了使陇西铝箔产能快速提升,形成规模化效应,2022年10月,陇西铝箔老线改造重启项目正式开工建设。通过将两台1700mm铝箔轧机就地改造升级,配套搬迁一台原华西铝设备合卷机,重新启动老线产能用以生产食品箔、烟箔、无菌包等双零铝箔,推动实现产品结构调整创效最大化,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
【8】2024年12月,中铝铝箔(云南)有限公司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云南铝箔凭借在铝板带箔材料领域的深厚积累与卓越创新,成功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云南铝箔全力构建电解铝液熔炼-铸轧-冷轧-中精轧全流程一体化产业链,先后承担了国家863科研计划、云南省科技创新计划、云南省重大专项计划等十几项科研项目,超薄铝箔科研成果成功转化应用,自主研发的8系列合金高端包装系列产品成功取代传统1系合金产品,成功制备高强、高韧电池铝箔新产品,实现产业化应用,走出了一条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发展道路。
【9】2024年12月18日,中铝铝箔新能源高精板带箔项目暨签约启动仪式在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举行
中铝铝箔新能源高精板带箔项目总投资21.03亿元,预计2026年建成投产,建成后产值将达到30亿元。该项目将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绿色低碳智能工厂,在超高强力学性能、高表面质量控制等板带箔关键制备技术上取得多点突破,产品将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储能、无菌包装等高端领域,为新能源电池、光伏、绿色铝等工业“新三样”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10】2024年,中铝铝箔实行专业化整合改革
中铝铝箔坚决贯彻落实集团党组专业化整合的战略部署,公司总部从成都搬迁至昆明,与云南铝箔实行一体化管理,优化股权架构,完成3家企业更名;坚定“专业化、规模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经营理念,全力实施产品结构调整、重点产品研发,资源配置不断优化,企业综合竞争力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