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铝产业链综合服务平台----阿拉丁!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咨询热线:010-85895516
中国对锂电池及关键材料实施出口管制:行业影响与全球格局重塑
2025-10-14 14:07   来源: 阿拉丁(ALD)
分享

2025年10月9日,中国商务部与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公告,宣布自2025年11月8日起对锂电池和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此举标志着中国对新能源关键材料的管控升级,覆盖了从原材料、生产设备到核心技术的完整产业链。

一、政策核心内容

本次出口管制构建了三位一体的管控体系,涵盖成品材料、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三大类别,体现了国家维护产业安全与技术优势的战略考量。成品材料管控包括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以及人造石墨和天然石墨混合的负极材料,这意味着高端石墨负极材料的直接出口将受到严格限制。生产设备管制涉及三大关键环节:

- 造粒工艺设备(造粒容积≥5m³的立式造粒釜和连续造粒釜)

- 石墨化设备(箱体炉、艾奇逊炉、内串炉、连续石墨化炉)

- 包覆改性设备(容积>300L的融合包覆设备、容积>60m³的喷雾干燥设备、桶体直径>0.5m的CVD回转窑)

技术管控范围包括造粒工艺、连续石墨化技术和液相包覆技术,表明国家不仅限制硬件出口,还防止核心技术外流。根据公告,出口经营者需向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申请许可,并在报关单备注栏中明确标注物项属性,违规者将面临货物扣留风险。

二、行业现状与市场格局

中国在全球负极材料市场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2024年全球锂电负极材料出货量220.6万吨,中国以211.5万吨的出货量占据主导地位,全球市场份额达95.9%。从细分品类看,人造石墨出货量178.5万吨,占比84.4%;天然石墨26万吨,硅基负极等新型材料占比3.3%。行业整体增速21.3%,主要受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需求驱动。

人造石墨出货量市场占比从2016年的66.95%持续提升到2024年的84.4%,显示出人造石墨在动力和储能电池领域的优势地位。行业呈现“高端紧平衡、中低端阶段性过剩”的结构性特征。高端产品(容量≥365mAh/g)产能利用率高达96%,而普通规格产品产能利用率仅为78%。这种结构性矛盾成为推动企业出海的核心驱动力。中国负极材料产业经历了从依赖进口到技术自主的跨越。2000年前,日本负极材料全球市场占比90%以上,但到2023年,中国企业的全球市场份额已实现逆转。行业头部企业如贝特瑞、杉杉股份和璞泰来等已成为全球负极材料领域的重要参与者。随着行业竞争加剧,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企业通过布局全工序来建立成本优势。

三、企业出海模式与地域选择

负极材料企业主要通过建设海外一体化生产基地模式出海,地域选择集中在欧洲和东南亚两大区域。东南亚市场(尤以印尼、马来西亚为重心)凭借地理区位与综合成本优势,成为布局热点。欧洲市场则因电池企业集群建厂,吸引负极材料企业密集布局。以下是主要企业海外布局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设备企业正同步跟随材料企业出海。例如,广东科达新能源装备借力国际电池展会拓展海外市场,为出海企业配套提供窑炉等关键设备。

四、出口管制的影响分析

出口管制政策将对负极材料产业链各环节产生深远影响,涉及短期运营成本和长期战略布局。

对出口业务的影响

出口管制并非“禁止出口”,而是转向需申请许可证的“许可出口”模式。这直接导致:

- 审批周期延长:企业出口相关物项需要向商务部申请许可,预计审批流程将使出口周期延长1至2个月

- 成本增加:流程复杂化推高了合规成本,受此影响,短期内高端负极材料的出口量可能出现5%-10%的下滑

- 供应链调整:海外电池制造商(如特斯拉、松下)可能面临高端材料供应紧张和成本上升的压力

对企业出海战略的影响

在成品出口门槛提高和制造设备、技术管控的情况下,已经在海外投产的负极材料企业具有巨大的先行优势,而那些规划、在建的负极材料企业将面临审核带来的时间、合规等成本压力,将产能直接布局到海外的步伐将会放缓,深耕国内市场并提升自身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

不过,从“卖产品”转向“卖产能”是头部企业的重要战略选择。出海动因也十分明确:

- 规避目的国的贸易壁垒和中国的出口管制

- 贴近下游客户(如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在欧洲的电池厂)设厂,降低物流成本

- 实现供应链的快速响应,提高市场竞争力

出口管制政策背景下,企业海外建厂需应对以下关键挑战:

- 关键设备与技术的出海门槛提高:海外建设一体化生产基地,高度依赖国内成熟的核心工艺设备(如造粒釜、石墨化炉)。这些设备的出口现在受到管制,意味着企业从国内搬迁整线设备会遇到障碍。同时,核心工艺技术(如连续石墨化、液相包覆)的输出同样受到限制,使得海外工厂难以完全复制国内先进、成熟的一体化生产模式。企业可能需探索与国内设备商联合出海,或在满足当地环保法规前提下,使用海外设备并调整工艺。

- 地缘政治与投资审查风险上升: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尤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正面临日益严格的外国投资审查。例如,璞泰来计划在瑞典建设的年产10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就因未能满足瑞典战略产品监察局根据其《外国直接投资法》提出的条件(涉及股权控制权、研发成果归属等)而被迫终止。这警示企业,必须高度重视投资目的地的政策风险。为此,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深入了解当地法律法规、产业政策至关重要。与当地有经验的合作伙伴、咨询机构合作,也能有效应对复杂监管环境。

五、行业发展趋势与展望

随着出口管制政策实施,负极材料行业呈现新趋势,推动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一是技术迭代加速,在传统石墨负极材料性能接近理论极限下,企业更注重技术创新,硅基负极材料研发进展快,日本已批量使用,国内部分企业小批量化生产。二是一体化生产模式成主流,早期负极材料企业委外石墨化加工,未来布局全工序建立成本优势更重要,石墨化成本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加工成本超45%,是降本增效关键。三是绿色可持续发展要求突出,石墨产业注重资源高效利用和环保技术开发,天然石墨无需高能耗石墨化步骤,有成本和低碳优势,人造石墨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约为天然石墨3倍。四是全球竞争格局重塑,中国出口管制政策促使其他国家加快本土供应链建设,但短期内难改中国主导地位,政策加速行业分化,头部企业获更大发展空间。

中国凭借完善产业链布局和持续技术创新,在全球负极材料市场形成难以替代的竞争优势,出口管制政策将强化中国在高端负极材料领域话语权。产业从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头部企业和已建立海外产能的企业将获明显优势。未来竞争是技术突破与产业链协同的双重较量,全球负极材料市场将形成以中国为主导、区域配套补充的新格局,技术创新能力决定企业成败。

分享
编辑:0181 010-85895516 syb@aladdiny.com

免责声明:本网所有注明来源为阿拉丁(ALD)的内容版权均属于北京阿拉丁中营商务咨询有限公司(简称“阿拉丁”),阿拉丁(ALD)力求使用的信息准确、信息所述内容及观点的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其是否需要进行必要变更。阿拉丁(ALD)提供的信息仅供客户决策参考,并不构成对客户决策的直接建议,客户不应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客户做出的任何决策与阿拉丁(ALD)无关。本内容版权归阿拉丁(ALD)所有,为非公开资料,仅供阿拉丁(ALD)客户自身使用;如需转载、引用,请联系010-85895516申请授权,阿拉丁(ALD)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文章/报告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推荐阅读
阿拉丁旗下网站 京ICP备202004546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854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Copyright©2010 Aladdiny.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营网 版权所有 智库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产业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 联系人:苗润梦 E-mail:mrm@aladdiny.com 电话:180 0127 9137 传真:86-10-8589 5117 营业执照 010-85895516
文章分享地址二维码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暂不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