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重庆11月13日电(宋茜兰)走进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炼铁厂区,褐红色的混料正源源不断地投入烧结机。“这些褐红色的混匀矿,是配入了少量含有可利用的氧化铁赤泥,生产出的烧结矿用于高炉炼铁,能替代部分铁矿石,”炼铁事业部部长助理宋明明介绍,这既减少了固废排放,也降低了炼铁原料成本。通过消纳赤泥,企业每年可节约铁矿石采购成本数百万元。
这些富含铁元素的赤泥,并非天然的铁矿石,而是来自约200公里外、亚洲单体产能最大的氧化铝生产企业——重庆市九龙万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氧化铝后的尾渣。作为我国氧化铝行业的重要企业,九龙万博拥有4条氧化铝生产线。走进公司车间,生产线满负荷运行,一袋袋氧化铝陆续装车驶出厂区,发往全国各地。
“由于采用先进设计理念和工艺,企业每吨氧化铝所需的能耗远低于国内同行企业,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九龙万博负责人表示,绿色生产方式也正在重构包括氧化铝在内的传统材料产业,“我们还通过氧化铝焙烧炉余热回收、天然气压差发电和厂房屋面光伏发电等模式,积极探索能源循环使用,成为行业唯一有余电上网的氧化铝生产企业,更将赤泥综合利用视为向‘绿’转型的重要标志。”
如何破解赤泥综合利用难题,让曾经的工业废料“变废为宝”,成为观察这家新材料企业向“绿”而行的重要窗口。由于赤泥富含铁、铝硅等相关元素,可增强水泥硬度,提高水泥的流动性、降低水泥熟料的烧成温度,川渝地区数量众多的水泥生产企业在几年前已经成为九龙万博外销赤泥的重要市场。
“企业从几内亚进口的铝土矿,具有含铁量高等特点,这让我们瞄准了对赤泥需求更大、消解能力更强的钢铁市场。”九龙万博研发中心主任说,今年企业专门投资建设了一条日产5000-7000吨的赤泥悬浮态干化生产线,可将赤泥含水量在十几秒内烘干至4%以下,进一步满足了钢铁厂生产流程的需要,赤泥综合利用率大幅提升。
如今,一条横跨钢铝两大产业的绿色循环链条已清晰呈现:铝土矿经绿色、智能生产工艺产出氧化铝;干化赤泥与钢铁厂原料掺配混合,经烧结、高炉冶炼等一系列流程变身钢坯;高炉尾渣再与钢渣等协同处理,最终用于道路硬化。这不仅实现了资源的“吃干榨尽”,更为钢铝产业进一步融合探索出新路。
今年初,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赤泥综合利用行动方案》,明确到2030年,我国新增赤泥综合利用率将达到25%。“通过拓展应用场景,我们目前的赤泥综合利用率已接近20%。”九龙万博负责人表示,企业将进一步加强技术攻关,以长江沿线尤其是川渝地区钢铁企业为重点,加快探索以赤泥综合利用为代表的钢铝融合之路。同时加强与重庆科技大学、重庆三峡学院、深圳大学和中南理工大学等高校协同科研,拓展赤泥在橡胶填充料、陶瓷建材、路基材料等领域的应用场景,让“工业固废”真正蜕变为“绿色原料”。